
近日,我校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走进“明远讲堂”,围绕生命复杂系统物理、以人工智能推动高等教育深层次变革等热点前沿议题展开思想碰撞。
10月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物质科学前沿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余强以“生命复杂系统物理”为主题,系统回顾了复杂系统物理的基本概念,通过解读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国际研究动向,深刻分析了该领域面临的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他指出,未来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统计物理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他聚焦于生命复杂系统的核心科学问题:“生命如何基于不同层次基元及其相互作用涌现出复杂时空结构和功能?”通过“从个体到群体、从结构到功能”的多尺度贯通视角,系统阐述了该领域的基本特性与研究内涵。
马余强将议题收束于对生命复杂系统相行为与物理调控机制的专门探讨,为理解生命系统的有序组织与功能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理框架。通过对大分子体系(FUS 蛋白)相分离的实验与理论分析,揭示 ATP 对相分离的双重影响及其非经典成核机制。探讨细胞界面物理调控对三类生物界面相互作用及动力学的影响,阐明界面张力与相互作用在细胞功能中的关键作用。提出细胞非运动活性(脉动活性)诱导组织固液转变的机制,发现脉动同步与否可导致“巨涨落”与“超均匀”两种截然相反的密度涨落现象,并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给出解释。他指出,生命复杂系统的研究正处于重要机遇期,跨学科的物理方法能够为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撑。
11月7日下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荣怀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走进“明远讲堂”,分享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黄荣怀教授认为,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智能时代新诉求,业务协同与数据融通不足阻碍教学、科研与管理数字化,智能技术普及引发安全与伦理问题,高校部分师生与管理者的数字胜任力有待提升。为此,黄荣怀教授提出以数字思维引领高校数字化建设是应对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难题的关键,高等教育数字化进阶发展需聚焦四个方面:探索灵活开放的学科与专业形态,实现教育资源跨校开放共享;以场景驱动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突破关键技术服务教与学;强化数字教学法探索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师生数字胜任力,实施数字化领导力建设项目,强化教师角色转变意识,为学生提供适切数字环境。
黄荣怀教授强调,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变革高等教育,应特别关注智能时代大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持续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的创新能力等。同时,学生学习方式也需改变,要重点关注面向复杂性真实问题解决的项目学习、基于协同知识建构的人机协同学习、基于职业生涯导向的自我驱动学习以及面向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的个性化学习,以提升智能环境下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11月10日上午,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务长首席教授、生物科学系系主任、可持续城市农业研究中心主席俞皓教授受邀做客第43期明远讲堂。俞皓院士以“RNA Modifications: Secret Codes in Plant Development and stress Response”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报告中俞皓教授系统分享了其团队在转录后修饰对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系列前瞻性成果。团队针对植物转录后修饰中最丰富的mRNA修饰——N6-甲基腺苷(m6A)修饰进行研究,发现m6A修饰可通过影响mRNA代谢以及染色质的表观遗传等,参与植物胚胎、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以及植物开花过程的调控。除此之外,m6A还广泛参与到植物的逆境响应过程,特别是在植物干旱胁迫的响应中,ETC8作为m6A修饰识别蛋白,能特异结合m6A修饰的ABA受体mRNA,从而感知ABA信号和逆境胁迫响应。
俞皓教授由表及里地介绍m6A修饰在植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功能研究,对m6A修饰的动态变化特征、组织特异性以及3’端m6A修饰调控作用等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提出“RNA修饰是链接基因表达与环境适应的关键纽带,深入解析其规律将为高产、抗逆品种培育提供全新靶点。”在整场报告中,在场师生无不被m6A修饰功能的丰富多样性所吸引,进一步激发了对科研的兴趣以及个人科研思路的思考。
系列讲座引发师生强烈共鸣。物理学院青年教师李璇表示:“作为一名基础物理教师,马余强院士关于‘生命复杂系统物理’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尤其是他倡导的‘类比’教学方法,将抽象物理概念转化为学生的日常经验,这让我体会到教育的精髓所在,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人文学院24级研究生赵涵碧更是激动地分享道:“作为一名正处在知识汲取关键阶段的学生,黄荣怀教授关于高等教育数字化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他剖析的传统教育困境切中要害,提出的智能时代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方向等,为我指明了努力提升自我的路径,让我对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生科院青年教师田莹莹听完报告后深受启发:“俞皓教授在RNA表观修饰遗传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发现RNA甲基化在植物发育与逆境响应中的核心作用,并进一步推动相关成果在品种培育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了研产结合,把理论转化到可操作的实际应用中去。”
经亨颐学院、物理学院、材化学院、生科院、信息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学院青年教师、相关专业研究生代表,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处及相关学院负责人等一同聆听讲座。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730 邮箱:xcb@hznu.edu.cn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