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杭师大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来源 : 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 :       时间 : 2025-10-26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凝心聚力再启新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公报发布后,在杭州师范大学广大干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科学谋划学校、学院发展的“十五五”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5-10-27_082129_869


校党委书记东风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对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高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杭州师范大学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和教育“三大属性”,贯彻省委“132”总体工作部署,落实市委对学校建设发展要求,锚定争创“双一流”目标,做深做实“两篇大文章”,全力冲刺“十四五”收官,深入谋划“十五五”规划,坚定不移向内求、向外看、向前走,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努力走出一条师范类综合性地方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师大力量。

副校长(主持行政日常工作)唐睿康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我们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全会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对于我们师大而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自觉将学校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全局,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锚定争创“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打造人文与成长特质的大学,聚力抓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实际行动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教育强国、助力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俞俏燕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教育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面对智能时代、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新形势,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有组织科研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重点在未来教育探索、脑科学与生物医药交叉创新、加勒比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形成师大特色优势。同时,要坚持分类发展、尊重多元生态,以人文精神滋养师生成长、激发创新活力,构建让每位师生潜能充分发展的育人体系。

“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力构建‘成长型’人才体系,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人事处处长、党委人才办主任陈礼珍表示,面向“十五五”,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同时建立并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激励引导,以务实举措全力服务学校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核心目标。

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孙德芳表示,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科学谋划“十五五”,深刻回答好“教育强国、人工智能、争创一流”的“师大何为”之问。紧扣一流人才培养目标,深化综合改革:强化育人体系顶层设计,推动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发挥通识教育的核心素养培育功能;坚持以师生成长为中心,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成长的育人文化,着力塑造学生的学习力、创新力与领导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会考试”向“会做事”、从“会读书”向“会创造”的深刻转变,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高校科研工作赋予了新的战略使命。科研处处长李勇进表示,要坚定遵循“四个面向”根本要求,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导向,以“争创双一流”为核心目标,系统构建高效协同、贡献卓越的科研创新体系。面向新征程,科研处将持续聚焦“教育学”与“分子手性与生物医药”两大主攻方向,以产出重大成果、承担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平台为抓手,在脑意识与认知、婴幼儿发展与托育、未来教育等关键领域深化有组织科研,强化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同时,着力提升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效能,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持续贡献杭师大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为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汪学磊表示,面向“十五五”,国际处将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开放办学,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国际化进程中展现师大担当、贡献师大智慧。

作为发展联络办公室负责人、民进杭师大基层委主委朱炜阐述了“十五五”期间社会合作工作的“四维”路径设想。他表示,将紧扣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以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为导向,系统谋划社会合作新篇章。以规划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校院两级协同机制,充分激发各学院内生动力与服务活力;以转型为核心,推动服务模式向“重大需求导向”深度转变,精准对接国家与区域战略,集中力量打造基础教育、数字经济等彰显师大特色的服务品牌;以机制为保障,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引导优质资源汇聚,夯实发展基础;以成果为导向,力争产出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与贡献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洪波表示,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十五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统领,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学院将持续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团队;深化“浙里望道”思政教育品牌,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双向融合,提升“行走的思政课”的引领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实现知信行统一,为培养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制‘十五五’规划,是对学院未来发展的一次系统谋划,更是凝聚全院共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起点。”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民盟杭师大基层委主委严从根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学院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学院紧扣国家战略导向与发展实际,已开展多轮专家论证与多层次意见征集,在广泛汇聚管理团队、学科带头人与教师智慧的基础上,科学凝练发展重点、明晰突破路径。他强调,唯有立足长远、集思广益,才能以高质量规划推动学院在新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

外国语学院院长、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周敏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引领,持续强化区域国别研究,不断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面向“十五五”,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外语教育实现从语言能力培养向文明互鉴与价值引领的深化转型,加快构建融通中外的育人体系。中心将重点深耕加勒比等战略区域,在中外人文交流中有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世界文明新格局积极贡献外语学科的智慧与力量。

数学学院院长谢琪表示,“十五五”期间,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争创一流学科”目标,持续深化“强基、强师、强创”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将立足“四个面向”,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密码科技等特色方向与数字经济的交叉融合,力争在国家级人才引育、重点项目攻关和重大奖项成果上实现新突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数学学科的坚实力量。

基础医学院院长刘喆表示,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面向国家人口健康重大战略需求,系统谋划学科发展新路径。聚焦特色优势领域,精准布局重点学科方向,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与跨学科协同创新,优化绩效激励体系,营造潜心攻关、追求卓越的学术生态,力争在重大疾病诊治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产出一批具有鲜明杭师大标识度的科研成果,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基础医学的坚实力量。

资产经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永强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十五五”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为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化升级与功能重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科技园将聚焦主责主业,以推动师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学校学科建设为核心,突出园区的教育和科技属性。将坚持改革驱动,深化与城西科创大走廊、余杭区的紧密合作,做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力争将科技园打造成为“名廊、名城、名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创造”协同推进的实践示范,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一员,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刘杨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黄大年教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精神为标杆,将个人发展融入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大局。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巩固课堂主阵地,深化课内外一体育人,为发展素质教育、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贡献力量。在学术研究方面,自觉践行“两个结合”,强化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观引导与历史观辨析,着力构建中国特色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积极响应“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部署要求,强化问题意识,打磨兼具学术创新性与文化使命感的高质量成果。同时,主动应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探索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文学批评伦理规范与技术路径,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学术力量。

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2025级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生陈方文沁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文化创新在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作为戏剧影视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创新不仅是要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更是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在专业学习中,我们将着力从三个维度践行这一精神:一是深耕文化根脉,将非遗、传统戏曲等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表达;二是立足时代需求,用影像语言记录社会变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田野调查和采风实践中获取创作灵感,讲述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三是推动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理论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文化创新提供学理支撑。我们要自觉担当文化使命,通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实践,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贡献专业力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730  邮箱:xcb@hznu.edu.cn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