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4月30日上午,学校召开“青春挺膺担当 同心筑梦未来”青年师生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郭东风与青年师生代表们面对面座谈,向全校青年师生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勉励全体青年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发挥榜样带动作用,牢记校训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将爱校荣校的主人翁精神不断转化为实际行动,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鲜明师大气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党委副书记应飚主持会议。
在认真听取青年师生代表发言后,郭东风为大家蓬勃的精神面貌、爱国爱校的炽热情怀点赞。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拼搏中展现青春朝气、在奋斗中追逐青春理想,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他强调,要赓续红色根脉,立大志、明大德。回望师大的百余年发展史,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师大先贤为学校种下红色种子,红色基因在师大百十六载学脉中绵延勃兴,成为融入师大人血液的真理力量。要自觉传承师大红色基因,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站稳立场;要胸怀“国之大者”,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以实际行动展现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立大志、明大德的薪火传人。要拥抱时代变化,强本领、勇创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AI时代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要提升学习力,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博学多思,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要提升创新力,保持韧劲和专注,拥抱时代和变化,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回答问题;要提升行动力,做到知行合一,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展现才华。要着眼全面发展,强素质、能担当。要强身健体,练就过硬身体素质,让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让健康伴随一生;要陶冶情操,练就过硬心理素质,热爱美、热爱生活,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压力和问题,管理好情绪、提升自愈能力、善于寻求治愈支持;要尊重劳动,练就过硬奋斗精神,从劳动中懂得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磨炼敢吃苦、肯奋斗的精神,收获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郭东风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育人体系,搭建更高平台,强化服务保障,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老师们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环境,为大家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应飚在主持讲话中表示,与会青年代表的心得感悟充分展现了师大青年的责任担当与青春风采。希望大家发扬五四精神,守好“红色根脉”,胸怀“国之大者”,厚植爱校情怀,以蓬勃的朝气、饱满的热情、奋进的姿态,在挥洒青春、实现自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广阔天地中展现师大青年的最美风貌。
座谈会上,国际法律专业2024级研究生、曾参与中印边境卫国戍边的陈宇纬分享自己从雪域边关到师大学子的心路历程。临床2103班本科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洪雪子围绕大学期间的急救服务经历,分享了“我们播撒的每颗种子,都可能在某天成长为守护生命的参天大树”的真实感悟。预防医学202班本科生闵佳浩已被西湖大学硕博连读录取,他表示:“感谢学校、学院的教导,我将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努力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使命。”物理学院青年教师高俊文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工作和指导学生过程中的体会思考,他说:“科研不仅仅是知识的探索,更是精神的传承。我愿意把自己的积累与热情倾注到对学生的培养中,也希望他们能在科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与热爱。”软工211本科生马英杰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合唱、舞蹈一等奖,他分享了自己作为工科生在学校“人文学堂、艺术校园”氛围浸润下接触艺术、享受艺术、爱上艺术的过程。体育学院辅导员欧阳嫄作为校十佳辅导员则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在师大“破圈”成为“体育生”的经历。思政221班本科生、省委宣传部“00后talker”理论宣讲团成员陈珈莹讲述了自己多次宣讲的经历,表示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扎根历史长河寻基因,也要立足时代潮头看创新。“虽然作为‘小青荷’的故事早已画上句号,但成为‘陈列馆思政小讲师’的故事却正在进行时。”学前211班本科生、杭州亚(残)运会省部级先进个人、亚运资料陈列馆思政小讲师章盛凯分享了他的经历。经亨颐(英语)213班本科生阳薇已被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她动情地说:“从本科选择英语师范专业到考研选择北师大,对教育的热情和初心,构成了我的奋斗底色。” 舞蹈专业2023级研究生杨旭瑾,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她分享了自己用舞步感受青春力量、丈量文化脉搏的经历。其他与会人员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说体会、谈成长、话发展,并就学校发展提出意见建议,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自全校各单位的20余名青年师生代表等参加座谈。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730 邮箱:xcb@hznu.edu.cn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