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明远讲堂】查明建教授谈“人文精神与学问境界”

来源 : 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 : 宣传部     时间 : 2023-11-09

11月8日下午,“明远讲堂”第十六期开讲。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查明建教授走进讲堂,与师生畅谈“人文精神与学问境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黄兆信主持。

1


查明建以“什么是好的学问?”“为什么有的学术成果的影响能超出本专业领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学术特点?内在的学术精神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开场,以朱光潜《诗论》《谈美》,李泽厚《美的历程》等作品为例,详细阐释了文学以其生动性、丰富性集中体现了人文内涵和人类情感。他分享了自身丰富的阅读体验,援引钱谷融先生对文学意义的阐释,强调“文学的本质是诗”,文学之于人类的意义在于其精神上的“诗意”,这种诗意是从人的心灵抒发,将思想与感情融为一体。文学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情感,蕴含了普遍的人性。他表示,文学就是人学。世界文学的共通性源于人性的普遍性、情感的共同性、表达的相似性以及文学观念的可沟通性。文学的这种共通性,让人们可以跨越时代与民族,沟通心灵,增进了解。

2


在谈及当下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时,查明建和与会人员分享了对数字人文文学研究的思考,指出文学研究者要立足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思考数字人文技术运用于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术价值。他表示,大数据应该用来研究靠个体阅读所无法进行的课题,发现深潜于世界文学中而更具文学理论价值的问题。他强调:“研究什么问题,研究什么层次的问题,研究的意义如何,是对人文学者在数字人文运用上的问题意义和学术智慧的挑战。”

讲座中,查明建阐释了学术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指出,学术精神的背后是人文追求的境界,人文追求为学术研究提供精神动力,要努力培养人文的自觉、知识人格的自觉、文化的自觉、精神的自觉。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查明建以钱钟书的读书笔记、沈从文的研究经历、方重先生的陶渊明诗歌翻译等为例,生动地阐释了学者的情怀与追求,他说:“学术研究的价值,不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而是由所研究问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所决定的。问题的发掘和研究的旨归,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立意。学术立意决定了学问的境界和气象,其精神动力来自研究者的人文自觉和人文精神。”他勉励与会人员将学术、思想、情怀三者融为一体,从而达至理想的学问境界。查明建深入浅出的讲述让与会人员深受触动和启发。

“如何在感性的文学作品中提炼到理性的问题?”“怎样理解李泽厚先生的‘积淀说’?”“对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怎么看?”在场师生积极提问,查明建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3


聆听讲座的外国语学院教师说:“查教授在举例说明时,大段大段的小说文本信手拈来,仿佛这些东西不是留在他的记忆里,而是从自己心中涌出,让人不但佩服他的记忆力,也深切感受到他对这些文字的热爱甚至眷恋。他身体力行地告诉了我们如何治学。整场讲座不但富有启发,也令人感动。”

宣传部、研究生院、科研处、外国语学院等单位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近200人一同聆听了讲座。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730  邮箱:xcb@hznu.edu.cn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信